电机维修业概括起来有以下突出两点:处于转型期农机化的发展导致低技术等级的修理点不断增多。土地条块分割,短时期内无法建立流 转机制、农机社会化经营不能覆盖整个农业生产,使得农业机械结构的小型化、个人经营一时极难改变。考虑到农机个体经营户承受能力,农 机价格定位低,制造时力求结构简单、配件易加工、修理技术要求相对不高,因而造成规模较小、低技术等级的维修点不断增多。
必要的技术改造会增加成本,为了追求利润***大化,大多数农村农机维修点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改造设备,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,导致 一些维修网点无专门修理设备,或设备陈旧简陋,不能达到维修所要求的标准,维修人员技术差。这些来自农村机手队伍的维修工没有经过专 门的培训,凭感觉,靠经验维修农机,其结果可想而知,特别是那些无任何证照的“黑店”存在使得修理质量无保障,因修理质量引起的纠纷 也时常发生。
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不明。很多部门都有权管理农机维修行业,农机部门、工商、技术监督、公安、安检部门,如何界定各自具体职权, 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说法。
基层专职管理人员短缺,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。控编、压缩开支、无活动经费等是造成基层农机维修行业专职管理人员短缺的原因。个 别地方还将维修与农机校、农机监理部门合并,人为弱化了职能,更谈不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。
由于以上原因导致对维修行业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,不少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死角,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的结果是制约着维修行业管理向纵深 层次发展,部门间管理职权界定的不明确,交叉管理现象严重,谁也能管,谁都不管,导致农机维修行业始终徘徊在低层次面上。如果以上问 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,长此下去,不仅仅是农机维修行业不能做大、做强,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,不符合“立足大农业、发展大 农机”农机化发展思路。
争取党委和政府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,要编制,增加执法投入,保证监管的力度。加强农机维修技术监督工作,注重维修网点质的提 高,而不是量的增加,搞好农机修理技术培训及其管理工作。强化农机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。修理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修配 件质量的优劣。强化维修配件质量的监督管理,关键是从生产厂家入手,堵住假冒伪劣产品的“源头”,对重要零配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,截 断假冒伪劣产品的“通道”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注重维修工人培训工作,提高修理工的实际维修能力,培养一大批农机维修技术人才。
标签: